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官僚心態是怎樣形成的?

蔡志森
明光社 總幹事

一度壞了的沉重鐵門在多個政府部門的繁瑣程序之下,幾個月仍未能更換,但在壓死了一名勤奮的兼職女工之後,過兩天便迅速連夜換好了,在官僚程序之下,彷彿「不見血」是不會變通的!筆早曾經做過十年長俸公務員(即鐵飯碗中的鐵飯碗),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公職人員,對官僚系統的僵化有不少的體會,有兩點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第一,無論官僚架構有多少限制;申請批核的程序有多繁複;分工有多精細,公職人員最重要的仍然是「帶個心返工」,對於所服務的對象有同理心,將心比己,假設自己是對方,特別在緊急關頭希望受到怎樣的對待,例如暈倒醫院門外的是自己的爸爸;搖搖欲墜的鐵閘或腐爛不堪的大樹是自己每天必經之處;報稱受丈夫暴力威嚇的是自己的妹妹……也許我們會不計較那麼多程序和規則,更容易酌情處理,一切以人命為先。
其次,當一眾評論員和議員在狠批官僚誤人的時候,有沒有反省一下,其實大家那種雞蛋裏挑骨頭;動輒便要求人頭落地的態度,可能反而扼殺了公職人員的彈性,令他們為求自保,會更強化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今時今日鬧政府、鬧公職人員是最沒有風險的事,因為,無論用語如何刻薄,對方在絕大部份情況之下都無可奈何!按本子辦事,最多被人罵官僚,罪不至「炒」。但若果敢於打破常規,卻又不幸地與一眾評論員和議員的想法不同,甚或出了一點亂子,例如找了個並非價錢最低的承辦商;開了一個先例之後不斷有人要求酌情處理等等,後果堪虞,說不定連鐵飯碗也會打碎!
要讓官僚心態得以改善,有時多點讚揚好人好事,可能比只懂破口大罵來得更有用處,一個動輒得咎,常常被人罵的行業,我們怎能期望找到一些有理想、有幹勁的年青人加入?若果只是「睇錢份上」,又怎能期望他們願意為其他人而主動多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