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爆料與抹黑

求學不是求分數,這明顯是不切實際的理想,由於陳義過高,結果變成空洞的口號,更合宜的說法應是求學不只求分數。同樣,選舉不是選聖人,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候選人完美無瑕,但亦不能對個別候選人的過錯輕輕帶過。

臨近提名期,一些特首參選人的負面資料陸續曝光,有人認為是「抹黑」,強調選舉應是君子之爭,不應針對對方的負面新聞大造文章,或攻擊對方的弱點。但亦有人認為選舉和革命一樣,不是請客吃飯,本來就是一場互相攻擊,你死我活的遊戲。個人認為,雙方也只說對了一半。

雖然選舉不是選聖人,但也不應是選壞人和庸人、起碼要選一個比普通人在德行、才智和能力各方面都稍高一籌的人。任何人參與選舉,首先應該自我檢視,看看自己有沒有甚麼黑材料,包括有沒有感情缺失、私生子女、以權謀私或利益衝突等。由於對手和傳媒都會虎視眈眈,「身有屎」而又希望僥倖過關的心態其實是自欺欺人,若不及早自我引爆和澄清、甚至道歉,而是被處心積慮的對手或傳媒拖到選舉前夕才「爆料」,到時根本連澄清的機會和時間也沒有,輸了固然活該,贏了亦會十分尷尬,甚至一當選便成為被嘲弄或調查的對象。一些市民也許會覺得這些爾虞我詐的鬥爭好看過肥皂劇,也為容易被操控,本應十分沉悶和刻板的小圈子選舉帶來一些娛樂和八卦成份,但香港社會卻要為此付上沉重的代價。奉勸各位參選人,有甚麼醜聞,要爆趁早!

我們不應奢望各參選人毫無缺失,但不能忍受將一些明明是錯的事說成無傷大雅,甚至指鹿為馬,將通姦說成課外活動。然而錯有大小,在政治上有致命與不致命,不能亦毋須一有錯失便要人頭落地。所謂「抹黑」就是轉述一些沒有證據的傳言,甚至增加許多想像的情節,無中生有,意圖製造一些未必有根據的負面印象。這是最卑劣,應該譴責的。

但若果傳媒或對手提出的是一些客觀事實,例如投資判斷失準、擔任公職時涉及利益衝突或是涉嫌以權謀私等,這些都是參選人必須老老實實回應,好讓公眾掌握更多具體資料去評斷他是否一個有誠信和能力的特首人選。這種檢視參選人過往言行和政績的做法不應視為抹黑和攻擊,因為這是真的,不是無中生有。反而所有參選人的負面材料愈早曝光,對選委和市民大眾都是好事,最不想見到的情況就是投票前一兩天才突然爆出甚麼疑幻疑真的醜聞,令選委和市民作出非理性的判斷。

作為一個前傳媒工作者,一個沒有資格投票選特首的小市民,我最希望見到的就是一場文明、乾淨、有競爭的選舉,讓大家雖然沒資格投票,最少可透過民調反映那位參選人能得到更多市民支持。希望更多傳媒工作者努力搜集各位參選人過往和現在的言行紀錄(包括負面材料),但要爆趁早,讓公眾有足夠時間去消化,不要利用傳媒作為打擊自己不喜歡的參選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