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911與傳媒

911轉眼10年,對於飛機直插世貿中心的畫面相信不少人記憶猶新,傳媒的影響和震撼力可想而知。正因如此,人人皆想利用傳媒,無論是政府、政客、大財團、小市民、壓力團體、甚至恐怖份子。

911是經過精心策略的恐怖活動,而擒殺911主腦拉登的新聞片何嘗不是經過計算,今日大家在傳媒上見到的很多畫面,出於自然的愈來愈少,經過當事人或傳媒設計的愈來愈多,不過計算還計算,不少時候卻會計錯數。拉登襲擊世貿中心,兩架飛機相隔大約30分鐘,目的就是要讓傳媒在接到第一架飛機撞向世貿大樓之後,有足夠時間趕到現場做直播,然後在全世界面前將第二架飛機撞向世貿另一座大樓。震撼的傳媒效果是出現了,對美國的面子來說是一個重創,也展示了恐怖份子的威力,但結果是美國人要求政府從此放棄干預別國內政嗎?美國與恐怖份子妥協嗎?通通不是!

結果美國不但出兵阿富汗,也出兵伊拉克,不單薩達姆被生擒後處決,拉登亦被突擊隊撃斃,恐怕這些並非他一早計算當中,正如今日香港不少人都想利用傳媒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不單政府想用官媒報喜不報憂;示威者亦想利用傳媒去宣揚自己的目標,於是傳媒喜歡有動感的場面,便刻意製造衝擊的場面;傳媒喜歡新意便製造具新意的畫面,掟蕉、衝出馬路、戴面具、的確引起傳媒興趣。

問題是這些行動多做一兩次便沒有新意,下次再要吸引傳媒便要愈來愈激烈,而這些激烈的場面出街之後,究竟是得分還是失分呢?恐怕有時大家會計錯數,特別是當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破壞或人身傷害的時候。另一方面,傳媒偏重了有關的衝突,卻忽略了本來的議題,會否得不償失呢?其實,成也傳媒、敗也傳媒;玩火的人很容易引火自焚,想玩弄傳媒於股掌之上的人,最終卻可能被傳媒玩弄。

另一方面,作為觀眾和讀者,我們追求的究竟是官能刺激,還是真的希望多點了解事情的真相?看到911的場面,我們究竟是停留在對恐怖活動的憤恨,還是應該多點思想甚麼是造成恐怖主義的溫床?正如今天香港社會愈來愈激烈的示威活動和警民衝突,若果支持激進示威的人只停留在警權過大,反對激進示威的人只停留在譴責暴力,恐怕對改善問題沒有太大的幫助。香港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包括先天畸形的政治制度和傳媒生態;社會資源的嚴重不公平分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模糊等,恐怕都只能原地踏步。